简介

红楼公子琏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91章 诗出语刹堂中客,一时脑补浪千重(2/3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有了这一卷赠诗打底,不仅自己对妹妹有了交代,而且也和贾琏拉近了距离,套上了一点交情,这对于自己二房一脉,日后的发展还是有些好处的!

可惜的是自己家不是大房,关系没有那么亲近,所以只能靠自己努力的去和贾琏结交。不过看这位兄长,虽然风流之名在外,不过待人接物,言谈举止,却非俗品!更何况有如此诗才,遍数当朝天下,又能有几人哉?

想到自己的妹妹,薛蚪不由得内心有些不是滋味,要是这位兄长还没有娶妻,而且自家门第再高一点,将小妹许配他,未尝不是一桩好事,可惜啊,可惜!

从那一首诗中,薛蚪便能体会到贾琏绝非池中之物,昨晚必定飞黄腾达,到时候封王拜相,于他而言,也未尝不可!

那种倪古而傲今的气度,从这首诗中,便可以窥得一二!而且想到贾琏身后站着的是如今正在积极推行新政的永隆皇帝,如此一来,贾琏这首诗,简直就是在变相的响应皇帝的新政改革号召!

他的这首诗,如果被皇帝有心利用,便能够成为反驳顽固党人的利剑!

所以这首诗的份量,甚至有可能搅动着天下的朝局风云。想通了其中的关键,薛蚪捧着这一卷诗,手都不由得发抖,而且这首诗还是因为自己还有妹妹,才被贾琏借机弄出来的,如此一来,会不会把自己家族带进一个漩涡之中?

心中这一刻,甚至想立马把这卷诗给毁了,不能让它流传出去!但是看着前面,一脸如沐春风的贾琏,薛蚪不由得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然后一个更疯狂的想法,在薛蚪的脑海之中酝酿,那倒不如,彻底的宣扬出去,然后,紧跟贾琏的脚步,反而能够说不定闯出一个新的天地!

贾琏自己都没有想到,自己的这首诗,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朝局之下,或许能够化身成为推动新政的一把利剑,所以有时候,千万不能小觑了古代人的脑补能力跟智慧。

薛蚪想清楚了,其中的关窍之后。压下了心头的悸动,自行脑补的越发觉得自己手里的这首诗,重若千钧!

贾琏正巧这时转过头来,看着薛蚪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,不由得有些奇怪,于是便询问了起来。

薛蚪生性坦荡,尤其是面对正主,也不拿捏,将自己的心中所想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贾琏,然后低着头,不敢抬眼去看他!

生怕贾琏动怒,怪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的之腹,胡乱揣测。甚至对他疏远,反目成仇!

贾琏听了薛蚪的自行脑补之后,也不由得感叹,这些古代世家子们脑补能力的强大,一首小小的诗,在他们眼中,都能以小见大,联想到朝堂风云之上。

真是不得不佩服,而且还能够自圆其说的,越想越合理!

贾琏一时之间,竟然也无言以对,难道要自己告诉薛蚪:“我当时他妈根本没想那么多,只是会了用这首诗装个逼,泡你妹妹?”

“这肯定不能够啊,否则还不被他小看了去?而且薛蚪这小子的话也不无道理,也正好点醒了自己,如今这个时局之下,自己这首诗,所能发挥的效果,可不只是撩薛小妹这么简单!”

“甚至能够成为自己回京之后,皇帝拼了骚命也要保全自己的又一块敲门砖!”

自古以来,人心思变,谁能够掌握舆论,谁就能够某种意义上操纵人心。

自己这首无心之作,有心之抄,如果宣扬出去,被有心人利用,那么自己这个新政变法党的帽子就绝对跑不掉了。

但这也不完全是坏事,凭借这首诗,所带起的舆论,说不定自己这个刚冒头的新宠佞幸,能够彻底融入新党的怀抱,被他们所接纳!

如此一来,自己在朝堂之中,也就有了根基!而不是无根之萍,任由皇帝拿捏。

这里要阐述一个事实:不论新党还是旧党,跟皇帝的关系都是合作的大臣,新党之所以响应皇帝的变法新政,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量,跟皇帝也并不一定是一条心,只是合作共赢的关系!而且有着目前共同的正治敌人——阻挠变法新政的顽固派旧党。

新党代表的是一群新兴的利益集团,只是,皇帝目前推行的东西,有助于他们获取利益,从旧党的手中夺得权柄而已!

所以自古帝王,御人之术,首重平衡之道!最著名的莫过于前朝嘉靖皇帝的“清浊之辩”了。

嘉靖帝说:“古人云:长江为江,黄河为河,长江水清,黄河水浊,长江在流,黄河也在流。圣人出,黄河清,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?长江之水灌溉了数省之田地,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之田地。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,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。自古皆然。”

嘉靖帝明白,朝中的贪官污吏和正直的大臣都有,两方势力哪一方占上风对国家都不好,所以作为皇帝要从中中和,贪官要用,清官更要用,才能保国家长治久安,嘉靖帝的话不无道理,所以嘉靖帝用海瑞却也用严嵩。

但这种解决办法过于考验皇帝的能力,一旦皇帝能力不足或者是能力过足都平衡不好,甚至最终走向失控。

所以,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,简直就是一个平衡大师,权谋帝王,一群大臣,不管忠臣还是奸臣,清流还是浊流,在他手里面都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红楼公子琏请大家收藏:(m.fgsy.net)红楼公子琏飞鸽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